“子华所言极是,今日西路军可以抵达。如此一来,东边依山,即便是如今打开了,中路和西路也可以对辽夏联军形成一定程度的围剿!”

    富弼在努力打气,为大家,为他自己。

    或许在多数人看来,这一次的围剿跟上一次好水川大胜一样,可赵曦明白,这两次是大不同。

    上一次,说是围剿,其实是分散成了许多的战场,利用西夏人分兵掠夺粮草,在小范围内形成以多打少。

    那一次,从杀牛岭,一直到好水川,整一片区域全是战场,每一个战场都不关联,甚至相互间没有因果关系。

    并且,那是赵曦利用了地形的优势,提前将队伍埋伏好了,纯粹的以逸待劳。

    上次的围剿,因为赵曦考虑到西军、新军的作战素养和对西夏怯战的原因,基本上是一次没有任何关联的小打小闹。

    从结果看,算是一次大决战,事实上,任何一个战场的成败,都不会影响整个战局。

    可这一次不同,这一次算是真正的大军团作战,是几十万人,就集中在忻州盆地里展开厮杀。

    并且,这一次不再是我方以逸待劳,而是劳师远征。这也是赵曦赞同郭逵行军稳健的原因……

    即便如此,十几近二十天的行军,将士们的疲惫是肯定的。这是赵曦最担心的。

    “东西路都不用太担心,真正困难的是中路大军……还有雁门关的守军!”

    赵曦像是呢喃,又像是给大家解说。

    “陛下,此为何意?”

    当初制定方略,是要求中路大军在东西两路形成合围时,再发动的。

    韩琦对官家这样说有点不理解。一旦开战,四面皆敌的辽夏联军,不可能集中力量去冲击中路向南,而是考虑折返,打开一条可以逃逸的通道。

    韩琦这样的问话,让赵曦极度怀疑他所谓的知兵事是怎样来的。

    “使臣在奏报了我朝的态度后,北辽和西夏的朝廷首先会做什么?”

    赵曦没回答韩琦的问话,只是问开了闲话。

    论战事或许相公都欠缺,可问朝堂上的猫腻,都是行家里手。

    “陛下是说,辽夏在第一时间会责令已经进入关内的辽夏联军向南?”

    富弼不肯定,但心里已经紧张起来了。五万对二十万呀!狄青就是名将,这对比也是相当困难的,还有太子殿下……

    富弼有点理解官家的焦虑了。这些天他甚至觉得官家有点沉不住气……战局基本朝着谋划在进展,官家还每天盯着沙盘看。

    “那是肯定的!北辽和西夏内部,若想调兵集结对我边境攻伐,是需要时间的。”

    “而朝廷待使臣的态度,绝对会激起北辽的怒火,西夏也会响应。毕竟一直以来我朝对北辽都是礼让的,突然间的强硬会让他们气急败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