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是朕又在想,正如柳将军所说,朱修之将军还是朝廷的忠臣啊。这样一位忠臣,为何要擅自出兵呢?是为了他的一己私利么?不是,是为了我大宋,是为了那些即将陷入绝境的义军。”

    言至此处,众臣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几年前的盖吴起义,那次的声势远远要比今天浩大,可是当时的刘宋军队由于种种原因只是陈兵边境,声援义军,非要说给了什么实物的话就是将官印给他们送了过去,真可谓是给予了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。

    最后的结局自然是在魏军的重重包围下,起义遭遇惨败,义军将士尸横遍野,数年之内再无人敢起兵造反。

    诚然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义军兵力分散,被各个击破。但是众臣心里都清楚,倘若当时宋军能够出兵相助,或许就不是这样的结局。

    “他倘若不出兵朕绝对不会责罚他,可是那数万义军也就要陷入绝境,天下的百姓也要对朕,对朝廷失望。朕一定会严惩他擅自出兵的行为,因为如果开了这个先河国家迟早要乱套。但朕不会认为他是谋反,而且坚决会支持他打完这一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