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中旬的早晨,蒲葵树在海风的吹拂下摇曳,空气里还夹杂着淡淡的咸湿味。路过渔场码头时,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停了很多渔船。只是,在崭新的铁皮船和更新换代的大木壳船里,几排苍老的小木壳船格外显眼。

    码头边上是一个不小的广场,一面挂着用来晾晒的斑驳旧渔网,一面是用许多鹅卵石铺成的防风墙。再过去就是搭的鳞次栉比的棚子,这是渔场工人们用来休息和放用具的地方。

    穿过这个广场没多久就出了桐礁村,父女俩到县里的自由贸易市场时还算早。买家不多,大多数都是在支摊子的卖家。

    林建友把东西都搬下来,又和旁边卖包子的借了火点燃铁皮桶里的蜂窝煤。

    没一会儿,锅热了,那香味就飘了出去。

    “老哥,你们这味儿霸道,手艺真好,这人都能顺着味过来了。”

    林建友笑笑,“都是自家做的。”

    一边的林青玉则是在打量着这个农贸市场。说是市场,其实就是在一条有些窄的街道上。两边都是摆摊的人,大多是卖海鲜蔬菜的。剩下的除了卖小吃的,就是卖些手工品的。

    卖卤味的,只有他们一家。

    没一会儿,市场上就热闹了。正如隔壁卖包子的所言,卤味味道霸道,确实勾着人顺着味道就来了。?

    林青玉看着阿爹被一群中年妇女围着有些局促脸红,她笑了笑走上前,站在锅前,笑盈盈地喊:

    “尝一尝看一看啊,新出锅的卤味嘞,有肉有菜,干净卫生!”

    喊完脸不红气不喘,又对着锅前的几个人道,“阿嬢买一勺不?荤的八毛,素的四毛。”

    “大姐,我们家都是骨头汤炖的,肉菜都泡了一晚上的,你看看的,这都入味了!”

    “这么贵?”有个提着篮子的老太太嘟囔了一句,“蓝花蟹都是在你家买的,算便宜一点呗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是啊,我也在你家称点虾皮。这卤肉就便宜些吧?”

    林青玉笑容灿烂,“大姐,我们家可都是用新鲜的肉现卤的。这不比国营饭店的便宜呀,你回去尝尝就知道。这样,有带了饭盒的,我再多给些汤,这也能泡米饭呢!”

    林青玉收钱找钱时,脸上是压抑不住的笑容。她这一瞬间心思有点儿松散,终于挣到了钱,迈出了第一步,能有点儿安全感了。

    早市过了十点就散得差不多了,林青玉他们带来的东西卖得一干二净。

    “阿爹,我去趟供销社。二哥昨天买的调料少,我再去补点。”

    “行,你去吧,我在这儿等你。”

    大夏天的,路上人不多,车就更少了。街两边到处都是平房,二层楼高的都难找。好些临街的墙面上还用油漆写了各种洋溢时代特色的标语。

    有写计划生育的“该流不流,扒房牵牛”,还有写“抓纲治国,实现四个现代化”。

    林青玉饶有兴趣地一面走一面看,到了供销社,入目可见老式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各种商品。售货员身后那一排高高的货架子上,更是整整齐齐地塞了个琳琅满目。

    时间有限,林青玉没有多看。她走到副食品柜台前,买齐后就出了供销社。